青岛肿瘤

ASCO乳腺癌热点新药物新标志物

2022-04-16 13:46:58 来源: 青岛肿瘤 咨询医生

ASCO乳腺癌热点:新药物、新标志物 [标签:url] [标签:科室] 摘要:针对不同生长信号通道靶点的靶向治疗依然是乳腺癌的主攻方向,新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乳腺癌尚不尽人意。与往年靶向治疗在HER-2阳性乳腺癌一枝独秀相比,本届则是在各个亚型全面开花。 2016年美国临床 学会(ASCO)年会可谓信息量巨大,精彩纷呈。学术委员会共筛选呈现了2600篇文献,其中乳腺癌报告220余篇被采录,20余篇分别在HER-2/ER和三阴性乳腺癌/细胞 物治疗/局部治疗主题会议上口头报告(徐兵河教授报告入选),另有20篇壁报纳入了大会讨论(邵志敏教授报告入选)。 正如乳腺癌专题会议的主题“乳腺癌治疗未来的方向是新药物、新标志物”,本届会议给人印象突出的是,在精准医疗时代的今天,以基因组学新标志物引领针对不同信号通道的新药创制在乳腺癌各个亚型中纷纷涌现,已形成进一步降低乳腺癌死亡率的突破口。 针对不同生长信号通道靶点的靶向治疗依然是乳腺癌的主攻方向,新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乳腺癌尚不尽人意。与往年靶向治疗在HER-2阳性乳腺癌一枝独秀相比,本届则是在各个亚型全面开花。 HER-2阳性乳腺癌方面 KRISTINE研究(摘要号500)是一项针对T-DM1设计的开放标签的Ⅲ期研究,与奠定T-DM1对晚期HER-2阳性乳腺癌有显著 的EMILIA研究不同,本项研究探讨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中,T-DM1与帕妥珠单抗联合对比多西他赛+卡铂+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联合的 ,前者获得了44.4%的pCR率,虽然低于含化疗的后者(55.7%),但安全性和生活质量显著优越,本研究是强效低毒的靶向药物能否取代化疗的有益尝试。 NSABPprotocolB-41公布了拉帕替尼纳入HER2阳性可手术乳腺癌患者新辅助治疗方案的5年结果(摘要号501),AC→WP(每周紫杉醇)+TL(曲妥珠单抗+拉帕替尼)组的pCR、RFI和OS优于AC→WP+T组(次之)和AC→WP+L组(最差),但三个治疗组间并无统计学差异。同时,pCR与临床结果改善有关,ER-患者群体的改善效果最明显。 随机Ⅲ期试验Heritage研究(摘要号LBA503)比较了曲妥珠单抗及其生物类似药MYL-1401O在一线治疗晚期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方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24周时MYL-1401O组的总缓解率ORR为69.6%,曲妥珠单抗组为64%,差异符合等效标准,安全性分析两组也一致。由于这个生物类似药更为经济,可能使更多的患者受益。 HR+乳腺癌方面 PALOMA-2研究(摘要号507)引人注目,这是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Ⅲ期验证研究,666例绝经后未经治疗的HR+/HER2-晚期乳腺癌入组,CDK4/6抑制剂Palbociclib联合来曲唑与单用来曲唑相比 显著,中位PFS24.8个月vs14.5个月,完美验证了辉瑞公司的Palbociclib对ER阳性晚期乳癌的显著 。 来自礼来公司的同类药物Abemaciclib在名为MONARCH1的单臂Ⅱ期研究中(摘要号510),单药用于已经过内分泌或化疗后进展的晚期HR+乳腺癌,平均PFS为5.7个月,安全性评估为耐受性良好。 在一项开放、单臂Ⅱ期研究中(摘要号520),PI3K抑制剂Taselisib(GDC-0032)联合氟维司群治疗HR+进展期乳腺癌,发现对PI3K突变者的治疗反应优于野生型PI3K患者,其Ⅲ期研究正在进行中。 来自PALOMA-3研究中关于Palbociclib联合或不联合氟维司群+卵巢抑制治疗绝经前内分泌治疗后进展的晚期乳腺癌的结果在本次会上被报告(摘要号524),PAL+F与安慰剂+F相比,平均PFS分别为9.5个月和5.6个月(HR=0.50,95%CI0.29~0.87,P=0.006),临床获益率分别是69%vs44%(OR=2.84,P=0.01),该项结果对内分泌耐药的晚期绝经前HR+乳腺癌带来了福音。 三阴性乳腺癌方面 新的希望正在出现。6月3日下午,全体人员主题大会上公布了一项抗Trop-2-SN-38抗体偶联药物Sacituzumabgovitecan(IMMU-132)针对复发或难治性三阴性乳腺癌的单臂开放标签Ⅱ期临床试验结果(摘要号LBA509),该抗体药物靶向针对与活性代谢产物SN-38结合的Trop-2(Trop-2在超过90%的TNBC患者中均有表达),结果显示,62例曾接受至少2种以上治疗无效的患者,IMMU-132治疗21天周期后,其中位PFS为5.6个月,中位OS为12.3个月,副作用轻。该药因前期治疗TNBC患者获得了31%的缓解率而获得FDA突破性认证,其Ⅲ期临床试验正在准备中。对于措手无策的难治性三阴性乳腺癌而言,这或许是未来的一个希望。 摘要号1009报告了一项针对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的前沿研究,这项Ib期试验评估了Atezolizumab(atezo;MPDL3280A),一种抑制PD-L1与PD-1和B7.1连接的人源化抗体联合白蛋白型紫杉醇治疗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的安全性,结果显示耐受性好,其Ⅲ期试验正在进行中。 CX-839-001(摘要号1011)是一项正在进行的CB-839联合紫杉醇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Phase1试验,结果显示耐受性良好。CB-839是一种谷氨酰胺酶抑制剂,TNBC大多高表达这种酶。 其他新药临床试验结果 来自中国台湾的医生口头报告了一项OPT-822/OPT-821主动免疫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Ⅱ/Ⅲ期临床试验结果(摘要号1003),349例转移性乳腺癌随机分组,治疗组168例(ER阳性乳腺癌70%,13%为TNBC)接受第1,2,3,5,9,13,17,25和37周注射至病情进展,结果PFS和OS均无差异,但发现有50%治疗期间GloboH对OPT-822/OPT-821有特异IgG反应的患者的PFS和OS获得有意义的改善,针对这个亚组将设计一项Ⅲ期临床试验进一步研究。 摘要号513报告了一项ONT-380(一种中枢神经渗透TKI)联合T-DM1治疗HER2+转移性乳腺癌脑转移患者的1b研究,初步结果显示对中枢神经有持续反应者有望改善PFS和ORR。摘要号513则报告了中枢神经渗TKI:Tesevatinib的最大可耐受剂量的研究,并发现这个剂量使7例脑转移患者中的2例获得持续稳定。 两项外周血检测ERS1突变与内分泌耐药相关性的研究在大会上进行了口头报告,获得广泛关注。编号为摘要号511的研究报告了行AI治疗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循环ESR1突变的预后和预测价值,这项单中心的回顾性研究分析了144例AI一线治疗HR+转移性乳腺癌并用微滴式PCR(dropletdigitalPCR)进行ERS1突变检测,结果发现30.6%的患者存在至少1个ERS1突变,AI治疗期间的循环ERS1突变是HR+转移性乳癌独立的预后因子。 摘要号512则报告了Palbociclib联合氟维司群治疗转移性乳腺癌与循环 DNA中ERS1突变的关系,在395例血浆样品中,ERS1突变率为26.8%,并与PFS有一定关系,显示ERS1突变是内分泌耐药的一个重要因素。
TAG: